一體化泵站設計,一體化泵站廠家施工方案
發布時間:2022-02-22
一體化泵站設計,一體化泵站廠家施工方案
地埋式一體化泵站主要采用壓力流輸水方式,因此尾水排放管線起點處設置一體化泵站設置1座。
污水提升泵站采用一體化直埋泵站,設計規模按照遠期預測水量為1500m3/d。
一體化泵站筒體按照遠期1500m3/d規模設計,泵站筒體為無堿纖維玻璃鋼纏繞,井筒?2500×5000,d300進水管,d250出水管,進水管道深2.0m,泵站深度5m,基礎為混凝土基礎,尺寸為5000×5000×400,采用C30混凝土。格柵選用提籃格柵。
泵站處地面標高212.61m,壓力管線終點處地面標高177.78m,地面高差34.83m,壓力管線總長度12860m,1000i=5.05m,故沿程水頭損失=33.83m,局部水頭損失0.23m,確定水泵揚程為40m;泵站筒體內設置3臺污水提升泵75m3/h H=40m P=18.5kW,二用一備;水泵控制通過靜壓液位儀和液位浮球控制,控制柜為304不銹鋼戶外型,防雨防盜,自帶PLC裝置。井筒內爬梯及閥門管件均為一體化廠家配套設備。泵站采用等離子除臭技術,由一體化廠家配套供應。
一體化泵站設置在廠區內,供電線路就近引入控制柜。
泵站開挖深度為5.5m,由于場地有限,施工時需進行支護。
平面設計
本項目自公司污水出水口,此處設置一座地埋式一體化提升泵站,采用壓力流的方式輸送達標尾水,泵站出水口接本工程尾水管起點,起點位于廠區內,坐標X=4933885.79,Y=540957.06,管中標高210.81m。壓力流管線由東向西順道邊鋪設至G202道邊,沿G202由北向南經過吉林北融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后,拉管穿越G202國道,沿著永舒榆干渠邊鋪設管線至鎮區西側鄉道,再由東向西鋪設污水管線至消能井,再由污水管輸送至新建八字墻污水排口排至松花江相公排涵閘門處。終點坐標X=4928172.64,Y=535051.30,管中標高176.88m。
縱斷設計
壓力管線設計時標高與泵站出水管線進行銜接,管道坡度結合自然地面標高進行設計,平行于地面高程,管道埋設在冰凍線以下,高點設置排氣井,低點設置排泥井,壓力管線終點設置消能井,污水經過消能減壓后排入松花江相公排涵閘門處。
附屬設施
壓力流管線設計采用排氣井8座,排泥井8座,排泥濕井8座,消能井1座。
(1)排氣井:采用1200X1200鋼筋混凝土矩形排氣井,做法及閥門規格詳見07MS101-2,162;
(2)排泥井:采用Φ1250鋼筋混凝土圓形排泥閥井,排泥濕井采用Φ800磚砌圓形排泥濕井,做法及閥門規格詳見07MS101-2,58;
(3)消能井:采用Φ1000鋼筋混凝土圓形消能井,做法詳見圖紙PS-07《消能井圖》;
(4)壓力污水管線井井圈井蓋材質:路面內結構采用重型球墨鑄鐵雙層防盜井蓋,路外采用輕型球墨鑄鐵雙層防盜井蓋,井蓋高于地面50cm,路上井蓋與地面平齊。
(5)壓力管線轉彎處需要設置支墩。
一體化泵站
管材、基礎及接口
(1)管材及接口
管材:壓力管道采用DN200PE管,PE管為PE100級(PN=1.0mpa)實壁管。其中開挖部分選取環剛度為8KN/m2的管材;拉管部分選取SDR17(11.9)環剛度16KN/m2的管材。
接口:PE管采用熱熔連接。
(2)管道基礎
開挖部分管道基礎采用180°砂石基礎,詳見圖集06MS201-1-11。接口采用熱熔接口。
開挖及回填
一體化泵站及管道開挖
本工程管道埋深H≤5米,開挖采用放坡開槽施工。用挖掘機從下游向上游開挖管線溝槽,根據本工程進行土方調運。用水準儀進行溝槽底面高程跟蹤控制,預留lOcm土層,用人工清理,避免超挖,以免擾動槽底原土,在槽底每隔l0m釘一木樁,在木樁上標出需下挖的深度,掛線。如遇有地下水的情況,用人工挖寬30cm,深30cm的排水溝排入接入井保證干槽施工。為保證施工安全,溝邊設專人看護,溝邊兩側1m內不許堆土。
泵站開挖深度為5.5m,由于場地有限,泵站開挖時采用四周鋼板樁支護,支護范圍為以泵站基礎邊界(5m×5m)向外延伸1.5m,支護長度32m=8m×4。鋼板樁采取間隔支護,間距320mm。鋼板樁型號為32a,鋼板樁長度不小于9m。
按《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》的通知,建質[2009]87號令中附件二第一條第一款,基坑開挖深度超過5m,屬于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。本工程屬于危險性較大的工程。應由具有相關專業資質的單位進行基坑支護專項設計,并由施工單位組織專家對專項方案進行論證。
一體化泵站
管道回填
路面恢復下管線采用符合要求的水沉石屑回填至道路結構層底,耕地及綠化帶內管線基礎底面至管上皮50cm采用石屑回填,其余采用符合標準的素土回填。
管道回填應遵循以下規定:排水管道回填時溝槽內應無積水。排水鋼筋混凝土管從管底基礎至管頂以上0.5米范圍內,必須用人工回填、夯實,嚴禁用機械推土回填;回填先從管底與基礎結合部位開始,沿管腔兩側同時對稱分層填并夯實,每層回填高度宜為0.15~0.2米。
管溝回填溝槽時各層位壓實度按該層位路基各層位壓實度基礎上浮2%,來防止管溝沉陷。壓實度詳見《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》(GB250268-2008)。溝槽回填嚴格按照道路要求恢復。
井點降水
拉管工作坑降水采取井點降水方法。井點降水為大口徑井點降水井,平均井深為8米,降水井雙側布置,每邊兩座降水井,形成封閉。
本次建設場地地下水位平均在2.5m以下,管道施工過程中,當遇地下水位高于開挖溝槽槽底高程時,應采取降水措施。管井(大口徑)在明開溝槽兩側布置,單側間距為10米,雙側間距為5米,呈梅花狀布置,同時在溝槽內設置排水溝,使地下水位降至槽底最低點0.5m以下,并且管道在安裝、回填的全部過程中槽底不得積水或泡槽受凍。施工降水應在回填土回填到管道的抗浮穩定高度后,方可停止。降水井數量需結合現場地質情況,由實際發生量決定。
1)視基坑開挖及放坡情況,根據基坑開挖深度的要求,動水位應降到基坑底面0.5m以下,參照該區域的水文地質條件,考慮基坑寬度和水泵下入深度及沉淀部分的需要,降水井深度不小于基礎埋置深度的2.5倍。施工前應做試驗段。
2)降水井成井采用人工鉆或反循環鉆機(視場地情況確定),井口周圍用粘土填實。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合理架設電纜、排水管道,同時預留好車道及出土口,每個井點要埋好松木桿,用以架設電纜和空調控制箱,其中4寸鐵管作排水主管道,每口井用水泵一臺,控制箱一個,塑料管用于連接水泵與主管道。
3)下管、投礫結束后,要立即洗井,可用污水泵抽清孔內泥漿,并達到水清砂凈,井底無淤砂為準,改為清水泵繼續洗井。
4)井口需高出地面0.5m,并做好防護措施。
5)降水井回填均采用水沉石屑回填至道路土基處理層。
一體化泵站
管基處理
根據巖土勘察報告,排水管線敷設地層分布不均勻,穩定性好,污水主要分布在黑灰色粉質粘土、粉質粘土及細砂層,地基承載力較好(大于100kPa),不需要進行管基處理。
具體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調整,當管道位于地基承載力較差的(地基承載力小于100kpa)地層時,需要采用50cm山皮石進行管基處理,換填寬度為B=B1+2×0.3(B1為管道基寬,管道基寬參見06MS201-1-17);當管道位于地基承載力較好的(地基承載力大于100kpa)地層時,則不需要進行管基處理。
壓力管道的水壓試驗及沖洗
壓力管道安裝完成后,必須進行壓力管道水壓試驗,管材的公稱壓力為1.0MPa,工作壓力0.3MPa,試驗壓力0.8MPa,具體做法詳見《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》。
水泥路面恢復
對于管網鋪設過程中被破壞的水泥路面需進行恢復,恢復位置詳見《排水平面圖》?;謴兔娣e631m2。
路面恢復結構:
20cm C30水泥混凝土
20cm 碎石攤鋪
20cm 水泥穩定碎石(6%水泥)
土基碾壓